论文编排格式

1  论文题名

1.1  论文题名应用简练的语言写清本文研究对象及内容。

1.2  论文题名中文用3号黑体,英文用3号Arial。

 

2  作者署名

2.1  论文署名者应为稿件执笔人或稿件内容的主要责任者,署名作者原则上不超过5个。

2.2  多作者分属于不同单位的,用上脚注1,2……进行区分。本刊默认论文联系作者为通信作者,无需在论文中另行标注。

2.3  作者信息包括:作者单位、邮政编码、所在城市。

2.4  作者姓名字体用小四仿居中,单位及地址用5宋。

 

3  摘要

3.1  一般要求

正文前应有3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。摘要应按目的、方法、结果、结论四部分结构编写。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摘要内容相符,其中目的、结论按一般现在时,方法、结果按过去时的被动语态来编写。中文摘要字体为5楷,英文摘要字体为5宋。

3.2  注意事项

由于摘要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论文的被引用和检索结果,所以请作者务必重视。

 

4  关键词

4.1  中英文摘要下均需列有关键词。关键词要与本文主题紧密相关,不采用通用词汇做为关键词,如:分析、设计等。可选用:有限元分析、结构设计等紧扣文章主题的关键词。

4.2  中文关键词原则上不用缩略语,必须用时,先写全称然后在括号内注明缩略语。

4.3  英文关键词首单词首字母大写。

4.4  关键词宜选取3-6个。中文用5楷,英文用5宋。

 

5  正文编写要求

5.1  正文结构

正文排序中,引言不编号,正文从1开始,标题顶格排,级题如下:

1  章题(小四黑)

1.1  节题(小四楷)

       1.  可标题可接排正文(五宋)

(1)  不再标题,只接排正文……

(2)  接排正文……

以上级题编号可跳级使用,但不能逆序。如,结论部分可以直接写为:

4  结论

1.  结论一。

2.  结论二。

3.  结论三。

5.2  术语、量和单位

(1)  来稿文字、科学名词术语和计量单位、符号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和标准。如:推荐用D或d表示管径,不推荐用Φ。

(2)  国家无规定者应遵循专业习惯。

(3)  物理量(即变量)用斜体表示,单位用正体表示。变量的下标一般情况下用正体,但如果下标明确为变量的,如i,j,m,n时则用斜体。

5.3  图、表、公式

(1)  正文必须按序引出文中图、表、公式序号,并查实所述内容与其对应图、表、公式相符。文稿中所有图题、表题均为中、英文对照(次图名只需给出中文图名)。

(2)  图题、标题均应简练。说明性文字不列入图(表)题,必要时,可以以图注、表注的方式给出。

(3)  引言中原则上不列出图和公式。

5.4  其他细则

(1)  章节题应简洁明了,一般不超过15个字。

(2)  规范在文中第一次提及时,应同时给出规范名称和规范号,下文再引用时可以只给出规范名称或规范号,全文统一即可。

(3)  缩略语在文中第一次提及时应给出全称,在括号内给出缩略语,之后全文可以用缩略语代替全称。

6  论文插图要求

6.1  文中插图不应直接提供施工、设计原图,应提供能辅助理解的简图或示意图。插图中与正文主题无关字、尺寸请删除

6.2  实体轮廓线用粗实线(如:0.25mm),辅助线和尺寸线用细实线或细虚线(如:0.12mm)。

6.3  插图中字号6宋(复杂图还应提供原图)。

6.4  同一类型的图可以考虑合并为一个大图,大图中的分图可以用a,b来编号,并加中文分图名。

7  公式编写

7.1  公式中所提及的物理量在首次提及时应解释其含义。

7.2  物理量符号的选取应符合专业习惯,且区分大小写。

7.3  同一个物理量在论文中的含义唯一。

 

8  参考文献

8.1  文后参考文献按GB/T 7714要求编写,其中文献和规范应给出相应的英文信息。

8.2  参考文献应在论文中顺序引用。

8.3  文后参考文献对识别论文的研究路径有重要作用,故请认真书写。